分享缩略图

优化秘密入口在加载中的加载速度与用户等待体验的方法
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首页> 新闻中心>

“最佳旅游乡村”+优化秘密入口在加载中的加载速度与用户等待体验的方法!世界瞩目中国山乡巨变

2025-10-18 06:12:57

来源:新华社
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字体:

这一刻,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国的绿水青山。

10月17日晚,浙江湖州安吉。联合国旅游组织来到这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地,向世界揭晓2025年“最佳旅游乡村”名单。

今年,中国申报的贵州黄岗村、四川基卡依村、江苏东罗村、浙江荻港村入选。加上此前入选的4批共15个乡村,我国“最佳旅游乡村”达到19个。

“本次入选的4个乡村,呈现出乡村旅游丰富多元的发展脉络。”负责申报工作的文化和旅游部工作人员感慨,“联合国旅游组织对中国乡村的持续认可,有力证明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标杆意义,中国的山乡巨变吸引着世界目光。”

今年也是“最佳旅游乡村”颁奖仪式首度来到中国。联合国旅游组织为何青睐中国安吉?新入选的4个村,又何以成为今年中国乡村的“世界级代表”?

答案,就蕴藏在这些村庄生生不息的发展密码里。

看生态,中国乡村风光美。

85%的森林覆盖率,2300亩梯田,双溪过村、古井串寨——这是黄岗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智慧。

黄岗村村景

基卡依村,紧邻世界自然遗产“大熊猫栖息地”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,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,高原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令到访者无不惊叹。

同为江南水乡的东罗村和荻港村,风貌各有千秋。

东罗村环平旺湖一字排开,完整保留明初移民聚落格局,内部水系交织,河道碧波荡漾,垛田斑斓如画,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。

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流经荻港村,造就了村中小桥流水的江南景致。这里的桑基鱼塘系统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“良性循环典范”,构建了桑鱼共生的特色景观。

大运河与荻港村

专家认为,从地理环境看,这些乡村地貌形态多样,展现了不同自然生态条件下的乡村发展图景。

看传承,中国乡村文脉长。

黄岗村是一座有着800余年文化传承的侗族古村落。374栋榫卯结构吊脚楼沿山铺展,5座鼓楼如星辰散落。从侗族大歌的古老复调,到火塘边的悠扬琴声,人类非遗在炊烟中代代相传。

基卡依村地处藏羌彝文化走廊核心地区,位于嘉绒文化、康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范围内。保存完好的22座古碉楼与藏式民居,凝结多民族智慧,成就“云端藏寨”。

东罗村位于江苏省里下河腹地,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——兴化垛田范围内。村中保留垛田传统耕作技艺,文化遗产在此活态传承。

兴化垛田农业系统

拥有2500余年历史的荻港村,氤氲着运河古村独有的烟火气,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。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系统、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蚕桑丝织技艺——三大世界级文化遗产在这里共聚。

从烟雨江南到多彩西南,从浓情侗乡到高原藏寨,多姿多彩的中国乡村,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鲜活例证。

看发展,中国乡村产业旺。

吊脚楼中夜话,舂米声中醒来。在黄岗村,18家由禾仓改造的民宿与电商扎根古寨,香禾糯、侗布等特产走出深山,侗寨风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,5年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3200元跃至18000元。

文旅融合,同样是基卡依村的振兴关键词。村里开创“古碉+民宿”融合发展新模式,推出沉浸式文旅剧目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

基卡依村的秋日晨曦

引入市场专业团队、打造“碧水东罗”主题IP……东罗村村民以土地、房屋入股,共同参与旅游项目开发、运营和服务,共享发展红利。

通过经营民宿、研学、美食等多元业态,荻港村60%以上的家庭从事旅游行业,实现了传统渔桑文化向现代业态的创造性转化。2024年,村里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,全村旅游收入1.06亿元。

人们常道“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”。山清水秀、乡音无改、传统赓续的乡村,寄托的正是人们内心深处对土地的柔情、对家园的眷恋。

目前我国入选的19个“最佳旅游乡村”,覆盖14个省(区、市)。它们中,有浙江余村、安徽小岗村等现代乡村的代表,也有广西大寨村、湖南十八洞村等在近年来实现巨大跨越的村落,类型丰富、各有风采。

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和美乡村背后,世界看到蓬勃向上的当代中国。

更多中国故事,正在乡村书写;透过乡村故事,世界更懂中国。

策划:陈芳

记者:徐壮、朱涵

统筹:谢良、史竞男

新华社国内部出品

图片由文化和旅游部提供

【责任编辑:刘维佳】
返回顶部
Sitemap